當前位置:主頁 > 育兒 > 親子 > 早教 >
我只管目送
編輯:極品女性網 2014-09-17 14:32 極品女性網 字體: 大中小
瀏覽:431次
相信每個家長內心都罵過當代中國教育體系,它因為太龐大所以剝離細節,不接地氣,讓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埋沒個性,統一思想。千萬別以為統一思想是個褒義,事實上它以無數個個體的妥協與悲催達成,它的背后是雨打花落,是淚眼迷蒙。 所幸我并沒有統一思想的覺悟
相信每個家長內心都罵過當代中國教育體系,它因為太龐大所以剝離細節,不接地氣,讓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埋沒個性,統一思想。千萬別以為統一思想是個褒義,事實上它以無數個個體的妥協與悲催達成,它的背后是雨打花落,是淚眼迷蒙。
所幸我并沒有統一思想的覺悟,純粹是按照自己的性情來教育女兒愛美麗。有一句話跟我媽說是大逆不道,跟我女兒說是大愛無疆,就是:“你并沒有選我當媽,是我選你當我女兒。 ”
讓高考見鬼去吧
愛美麗從小學到大學,我都沒有要求她一定要按我們的想法去成長,只要她善良、誠實、健康、聰明,這就夠了。她來深圳時 10歲,由于廣州是三年級才開英文課,她得拼命追趕一年級就學英文的孩子。她一直在趕呀趕,還有哮喘病,有時真的氣都喘不過來了,那么懂事的一個孩子,我是不能對她有任何責難的。我從不過問她在班里第幾名,從不檢查她的作業,甚至幾時考試我也不清楚,考試成績出來都是她主動告訴我的,總之她上她的學,我上我的班,一到周末我們都放下一切,和驢友一起,到戶外爬山、溯溪、徒步、騎單車,親近大自然。她的人生經驗,是在路上而不是關在家里學到的。
5歲開始彈鋼琴的她后來考入深圳藝術學校。高一的時候,為了高考和就業,她放棄了音樂轉攻美術——也許她更愛美術吧,她從小就在廣州少年宮畫畫并獲過一些全國范圍的少兒大獎。像其他母女一樣,我們也有過沖突,我常被親朋問起她要考哪兒,她也被學校應試前的嚴陣以待推著走,彼此都有來自社會人群的壓力和對未來的茫然,爭吵在所難免。
有一次,她想去北京參加一個央美的寒假培訓班。我認為她太著急了,那是針對要考央美的應屆生的短期班,她才高一,早著呢。但她執意要去,說老師認為她可以去了,而且班上第一名的同學已決定報名,她是第二名,所以被刺激了。我知道她內心一直想超過那個男孩子,但她是半路出家的,她在拼命彈鋼琴那會兒,人家在拼命畫畫兒。于是,在宿舍熄了燈的晚上,她夜夜伏在馬桶上,借著洗手間的微弱燈光去畫畫,兩三個月讓她拼到那個水平,她的老師已認為她是一枚神奇女孩了,但再這樣拼下去,她會崩潰的。于是我正告她:“媽媽不要求你考什么央美,成什么人才,我只希望你身心健康,熱愛生活,活潑可愛,因為將來的路很長,有很多仗要打,所以不能拔苗助長,不能急功近利。”有些話我沒講——讓高考見鬼去吧,媽媽不相信你將來掙不到飯吃!
只管目送,不管走路
不同意愛美麗寒假到北京去,一為天氣太冷,她的哮喘才剛好;二是她還沒到這個階段,白用勁;三是寒假時間太短,中間還隔著春節,會打擾北京朋友們的生活。她生氣地提著行李箱走了,還不忘拎走預先給她買來寫生用的一串葡萄和兩球大蒜。
沒有像往常離家那樣,在電梯口擁吻。我也像一個斗氣的情人那樣,堅決不到門口送她。
房間變得空落,剩下貓咪和我面面相覷。我沖上一杯咖啡,抽上一根煙,看了一段昆德拉,讓心情平復下來,告訴自己,隨她吧,只要她愿意,因為往前走路的是她,不是我。如龍應臺寫的那本《目送》,為娘的就只管目送,不管走路,因為她長大了。
后來是她自己想通了,高考時報了本地深大。深大的設計系在全國排名不錯,師資也很棒。大三時,她開始瞄上了到香港去讀研。我們不是沒有考慮過出國讀大學,她高二時我們就跟英國倫敦藝術大學駐香港的辦事處咨詢過,也去廣州聽過他們的招生講座,她一個師兄考到那邊的切爾西設計學院,她同級學音樂的同學散落在歐洲各大城市,家里不少親戚也在國外求學,她對留學生的生活一點也不陌生。當時更多的考慮是她的身體,能不能適應那邊寒冷的冬天?能不能獨立應付生活?當然藝術生昂貴的學費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在英國讀完本科要近百萬的學雜費,舉目看現在回國求職的海歸孩子,每個月幾千元工資的大有人在,什么時候才把父母付出的過百萬學費成本掙回,的確是個問題。
我讓她自己選擇,可以走,也可以留。最后她選擇留在國內,讀完大學后再到國外或香港讀研。大學快畢業時,她已經通過與國外同學的交流,做出了“去香港讀研更好”的判斷,因為深港兩地生活已一體化,但后者的師資有國際一流水平,與其只為了一個學歷證明而去國外讀一所二三流學校,不如在香港選擇一個全球排名居前、具有真正學術精神和優秀師資的一流名校。她選擇了香港中文大學,在本科還在寫論文的階段,通過了筆試和面試,接到了香港中大的有條件錄選通知書——就是要她必須得到本科學歷和考過雅思才能入讀。
那個曾在小學階段吃力追趕同學英文的她,又一次戰勝了自己。
不一定要成社會棟梁
畢業答辯時,來自深圳兩家著名設計公司的評委看中了她,但愛美麗去意已決,拒絕了一畢業馬上就職這條路,而是希望通過進一步的深造,學習一些國際化的思潮,了解藝術界日新月異的趨向。
去年,愛美麗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系視覺文化研究專業錄取。一年碩士學位的攻讀,證明我們的選擇無比正確:這所大學全英授課,學術氣氛濃厚,既有西方學府的開放,又有東方社會的嚴謹治學態度,各種文化藝術展覽和社群活動也令她的眼界迅速開闊。不論刮風下雨,她每天都背著一部徠卡相機在校園出沒,拍她愛拍的黑白照片,某天被劇組瞄上,邀她出演香港獨立電影《涅云奴》女主角,現該片正在拍攝中。
愛美麗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大風可以吹起一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
想起小時候女兒常跟我說的話“目標低,要求就低,反之亦然”,想起她把錢留著買機票去北京上央美的暑期班,想起她說黃昏跟老師去荔枝公園畫落日還有情侶上來問價讓她很開心,想起她張口就是門采爾和莫奈,上網也是搜盧浮宮的資料,還跟我談佛說禪講空靈靜默,我終于明白到,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真的不同。
她就是我這么溫暖的一件小棉背心,不需遠行,人已長大,懂事理,有品位。我想我是不是終于熬出頭了?即使她將來成不了什么社會棟梁,但有這樣腳踏實地的人生觀,有這樣的藝術涵養和審美眼光,已足矣。
回想在她未離開我身邊的那些周末,有時我們根本不用出門,她坐在書房木地板上安靜地畫畫,身上披了一些窗外投進的初冬陽光;晚上關了電視,她在客廳彈海頓或巴赫,有時我也會唱唱贊美詩或Moon River,她給我伴奏;臨睡我跑到她床邊,關了燈,看著竹簾漏進的月光,聽她講學校的趣事,還有男孩子與女孩子之間的蒙昧之情,我藉此了解她的少女心事,然后不經意地因勢利導。也許這些不期然就成了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時光。相信在我離開這個世界以后,她也會在某個午夜夢回時,憶起生命中曾有這樣一個媽媽。而多年以后,我在天堂的時候,我也會對著天使微笑,因為女兒在人間,哪怕她沒有什么值得炫耀,但絕對值得我驕傲。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品女性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