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也許在猶豫之后還會使用
香水,但是選擇什么樣的
香水就成為另一種困境,緊隨其后的是,研發機構和商家生產什么樣的香水才是相對安全和適用的,而政府的監管能否確保香水的使用安全
何為鄰苯二甲酸酯
日前,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抽查中的國內個人洗護用品、化妝品及香水等產品中,有相當比例的產品含有一種叫鄰苯二甲酸酯的物質,其中,抽查香水被檢出鄰苯二甲酸酯的比例甚至高達92.3%。“香水是否有毒”迅速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
須知,除了飲食、服裝等以外,人們使用較多的消費品中就有香水的一席之地。不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香水等化妝品中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召開專家論證會,專家們認為,化妝品并不是人類接觸此類物質的主要來源,是否影響人體健康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評估。而且,美國、歐盟目前也無足夠證據表明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在化妝品中存在安全問題,所以對該類物質在化妝品中的使用未作限制要求。
那么,鄰苯二甲酸酯是什么物質,對人到底有害還是無害?
鄰苯二甲酸酯是一類能起到軟化作用的化學品。被工業界使用的鄰苯二甲酸酯有20多種,被普遍應用于玩具、食品包裝材料、醫用血袋和膠管、乙烯地板和壁紙、清潔劑、潤滑油、個人護理用品(如指甲油、頭發噴霧劑、香皂和洗發液)等數百種產品中。鄰苯二甲酸酯在化妝品行業的使用功效主要集中在使指甲油能降低其脆性而避免碎裂;使發膠在頭發表面形成柔韌的膜而避免頭發僵硬;使用在皮膚上后,增加皮膚的柔順感,增加洗滌用品對皮膚的滲透性;同時還可作為一些產品的溶劑和芳香的固定液。
此外,鄰苯二甲酸酯還可作為農藥載體、驅蟲劑、化妝品、香味品、潤滑劑和去污劑的生產原料,其中用量最大的是塑膠增塑劑,約占其總產量的80%,因此被廣泛用于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的生產。
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是一種環境激素的總稱,它的主要來源其實是塑料產品和各種化妝品。作為環境激素的一種,鄰苯二甲酸酯對人和生物的有害作用正在逐漸被確認。大量研究表明,鄰苯二甲酸酯在人體和動物體內發揮著類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因此可以對男女都產生副作用,造成身體損害,主要是導致生殖功能的減退和誘發某些特定癌癥。
對人的危害和限量標準
對男性而言,鄰苯二甲酸酯可干擾內分泌,使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數量減少,精子運動能力低下,精子形態異常,可造成男性不育或后代畸形。而且,受害嚴重的男性還會得睪丸癌。
對女性而言,由于在化妝品,如指甲油中的鄰苯二甲酸酯含量較高,這種物質會通過女性的呼吸系統和皮膚進入體內,因而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此外,鄰苯二甲酸酯對于女性的生育也有害,最大的危害是危及她們未來生育的男嬰的生殖系統。
任何物質對生物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劑量和濃度上。盡管目前世界各國對香水中的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沒有明確的限量標準,但歐盟和美國對兒童玩具和化妝品有限量要求。歐盟1999 年公布的1999/815/EEC標準規定,可放入三歲兒童嘴中的聚氯乙烯(PVC)相關兒童玩具及相關用品中,六項可塑劑不得超過0.1%的限制。這六項可塑劑為:鄰苯二甲酸(2-乙基已基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丁基芐酯(BBP)、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和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2005年12月27日,歐盟又就這六項可塑劑發布新的規定(2005/84/EC),要求所有玩具及育兒物品中,前三項的含量不得超過0.1%;所有可以放入兒童嘴中的玩具及育兒物品,后三項的含量不得超過0.1%。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也對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有類似的限量規定。丹麥的要求則更為嚴格,除了執行上述歐盟對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所規定的六項含量要求外,針對小于三歲幼童所使用的玩具及育兒物品,其他任一項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含量不得超過0.05%。
中國目前對鄰苯二甲酸酯在玩具及育兒物品中的含量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無法從這些商品的標簽上看到該類物質的含量。但是,中國是把鄰苯二甲酸二甲酯、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和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等列為污染物的。
用不用香水,這是個問題
既然香水中沒有針對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限定,而香水中又的確含有此類物質,那么消費者究竟該不該使用香水呢?
這是關于香水的第一個兩難選擇。但是,如果從香水的用途、科學原理和歷史來分析,香水恐怕是現代人難以擺脫的消費品,盡管它不如一日三餐和蔬菜那么讓人不可或缺。
香水首先會使人有一種愉悅感并因此而產生吸引力,甚至是異性相吸引的不可或缺的元素,電影《聞香識女人》已經對此作了浪漫而充分的解讀。不過,香水吸引人是由于人的感官進化而得以實現的。人能夠識別和記憶約10000種不同氣味,其中,各種香味是讓人的感官最受刺激和欣賞的氣味。
人為何能嗅聞不同的氣味呢?原來,人的嗅覺系統中有一個大的基因家族,由約1000個不同的基因組成,占人類基因的3%。這些基因編碼產生各種嗅覺受體。這些受體位于嗅覺受體細胞上,而嗅覺受體細胞占據人的鼻粘膜上皮上半部分的一小塊區域,因此能讓人們嗅聞到吸入的各種氣味分子。由于揭示了這一原理,美國的理查德·阿克塞爾和琳達·B·巴克獲得200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