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育兒 > 親子 > 喂養 >
好孩子是怎樣成長的
編輯:極品女性網 2014-12-30 12:31 極品女性網 字體: 大中小
瀏覽:431次
眉清目秀的北京高中生胥曉宇在同齡人中間有著世外高人般的名聲。 在數學競賽、物理競賽的競賽黨們聚集的網絡社區,人們在打聽他的行蹤。他被稱為胥神,因為他刷新了大神的紀錄。有人開玩笑說,出于對他的膜拜,跪到雙膝已毀。 胥曉宇是入選了國際物理奧林匹
眉清目秀的北京高中生胥曉宇在同齡人中間有著世外高人般的名聲。
在數學競賽、物理競賽的“競賽黨”們聚集的網絡社區,人們在打聽他的行蹤。他被稱為“胥神”,因為他“刷新了大神的紀錄”。有人開玩笑說,出于對他的膜拜,跪到“雙膝已毀”。
胥曉宇是入選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的中國國家集訓隊,其間請假參加國內數學奧賽獲得金牌,因此又入選數學國家集訓隊。若不是規則要求不能同時參加,他可能會出現在兩個學科的國際奧賽中。
最終,數學金牌的競爭者們少了一位勁敵。2014年7月,胥曉宇和4名隊友赴哈薩克斯坦參加了第45屆國際物理奧賽。一名加拿大隊員碰到胥曉宇,立即客氣地向他打聽“認不認識胥曉宇”。得知當事人就在眼前,這位加拿大的同齡人說:“你在加拿大非常出名——尤其是在數學奧賽上!”
他并非自己選擇了奧賽之路。跟很多孩子一樣,最初他是被父母送去參加課外培訓班的。不同的是,他找到了快樂。
如今,在他應約寫給其他學生的建議中,就包括“不推薦報5個以上課外班,不推薦家長為了成績威逼利誘”。他也不主張晚上10點以后熬夜學習,聽說有人除夕之夜還在復習,他表示“很不能理解”。
胥曉宇強調,對奧賽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因噎廢食。
競賽對于將來的基礎科學學習大有裨益。
他坦言,小時候參加數學競賽,難免有一種虛榮心。但是到了中學,尤其高中以后,虛榮心仍在,但更多的是求知欲以及樂趣在支撐他。有些家長逼著孩子學奧數,以利于升學,這種現象肯定存在,或許還占了大多數。“大部分人不可能一開始就覺得數學特別美”?墒,興趣可以是后天培養。自己受人夸獎的“自得”,成為學下去的動力,直到對數學的理解越來越深入,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他也有過挫折。高中他一度連省級隊都沒能入選。他曾想過,如果有一天自己進入國家隊,可以算是一個成功。但是如果進不了,“也不能算是一個失敗”。
“因為當我就這樣堅持下去,當我終于可以勇敢地面對這一切,當我用堅持不懈的精神去面對數學,并且用全身心去熱愛數學的時候,我覺得我就已經獲得了最大的成功。”
他的想法接近于越南產生的第一位菲爾茲獎得主吳寶珠。吳寶珠也曾是國際奧賽金牌得主,在奧數競賽中喜歡上了數學,高中畢業后決定以數學為業。最近剛剛揭曉的史上第一位菲爾茲獎女性得主瑪利亞姆·米爾札哈尼,也曾是兩屆奧數金牌得主。
跟他們一樣,18歲的胥曉宇已經想好,將來希望從事數學和物理研究工作。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申請書上只填了這兩個方向。
多年來,國內眾多高考“狀元”最愛扎堆的是商學院。而胥曉宇“完全沒有想過”去商學院。“說得自滿一點,簡直是對我數學、物理天賦的浪費。”他說。
胥曉宇在物理競賽中同樣捍衛了他的名聲:他在374名選手中獲得了金牌第一名。
從小到大,胥曉宇都是那種因為成績優秀而常被中國的家長們掛在嘴邊的“別人家的孩子”。
他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過升學的問題。在聲名顯赫的北京人大附中,他的各科成績都是佼佼者,在將大半精力投入競賽之前,他的學業成績一直在年級前三,這意味著北大或清華任選。高二那年他獲得國內數學奧賽金牌,進入國家集訓隊,被北大預錄取。
從今年開始,教育部調整了高考加分政策,獲得5項奧賽全國獎項的高中生不再具備保送資格,但國家隊的集訓隊員例外。今年高考畢業前,他的名字出現在北大保送生名單里。
但他“浪費”了這個機會。在中國高考兩個多月前,他接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通知,該校還愿為他提供每年4萬美元的助學金。收到通知當天,是他18歲生日。
他覺得自己“運氣不錯”。普林斯頓面試他那天,他正在南開大學接受物理國家隊集訓,特地請了假?脊偾∈且晃惶祗w物理學者。面試一開始,倆人就直接聊起了物理。
而“運氣”是這位少年極少提到的事情。他迄今為止的整個求學生涯都伴隨著無法取巧、無法僅憑運氣來度過的激烈競爭。
奧賽拿到第一名,胥曉宇已經超出了他高中時代的“成功”目標。但他沒興奮多久。“還不是該怎么過就怎么過嗎?”
他認為,自己身上“必須承認”的一個缺點是,有一點自負。優點則是有自知之明,“知道在哪個地方可以自負,哪個地方不要說自負了,連自信都沒有”。
在他看來,至少在數學和物理競賽方面,他是“極度自信的”,但是,現在自己“還什么都不是”,要學的知識還有很多,何況還有很多知識之外的東西。
指導過胥曉宇的國家隊教練之一、南開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張春玲并不覺得這名學生自負。她表示,胥曉宇數學很強,與物理的學習產生了很大的互相促進的作用。在國家隊里,他表現得有思想,又善于與別人交流。
這個身高1.8米、戴著時髦的黑框眼鏡的清秀少年并不是書呆子。他的課外生活比絕大多數中學生要豐富得多。
他從小學開始打乒乓球和籃球,初二時又學會了打橋牌,參加過北京市的一些橋牌比賽,自認橋牌水平算“二流中的一流,一流里的二流”。他喜歡科幻和武俠類小說,跟很多年輕人一樣,他是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三體》的追隨者。金庸的每本小說他都讀過三遍以上。
“打橋牌或是看小說,都可以讓人開動大腦,比如說打橋牌時,你要事先計算好整個打牌的局面,在進行的時候,需要腦袋轉得快,想得多,這對學習數學物理的幫助是很大的。”他說。
即使在國家隊集訓期間,他也會忙里偷閑讀小說。他還常去北大聽課,除了數學之外,他喜歡北大的“中國古代政治與文化”課。
在寫給別人的建議中,他強調,上課時絕對不可看小說、發短信、玩手機或做作業,否則會導致學習基礎不扎實、心態浮躁。同時,“不要放棄自己的愛好”。
就像初一基本學完初中課程、初二基本學完高中課程一樣,胥曉宇利用在南開大學集訓的時間,完整自學了大學物理基礎課,感覺“應該也不是特別難”。他希望在大學前兩年把本科課程學完。
奧賽獲獎之后,胥曉宇把留學之前的最后一個暑假,放在了輔導中學生上,在母校人大附中為學生們講奧數課。
他喜歡“助人為樂”。他的學習筆記被很多人奉為“學習寶典”,就連外地都有人索取。他給很多人復印和郵寄過。
由于供不應求,他把今年參加國家數學集訓隊的作業掃描為電子版,存在網盤里供網友下載。他同時公布了一道數學題,誰解出答案,誰就知道了網盤的提取密碼。
“不勞而獲不是好習慣。”“胥神”半開玩笑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品女性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